在碧蓮鎮下嶺根村的桃子基地,春日里漫山遍野的粉色花海與蔥郁群山相互映襯,勾勒出如詩如畫的田園景致,仿若一幅絢麗的水彩畫,也預示著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之年。桃林中,農戶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或是俯身除草松土,或是抬手修剪枝條,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干得熱火朝天。
校地攜手發掘潛力
這份忙碌背后,是浙江工商大學對口幫扶為碧蓮鎮帶來的嶄新希望與機遇。自2018年永嘉與浙江工商大學開啟結對幫扶之旅后,雙方攜手共進,合作持續向縱深拓展。現任浙江工商大學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第十三批農村工作指導員安力,在一次次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的調研中,敏銳捕捉到碧蓮鎮傳統“國慶桃”種植潛藏的巨大能量,其產業發展潛力絲毫不遜色于當地聞名的早香柚。
去年,借助校友資源,“國慶桃”試水市場,一經推出便廣受贊譽,那甜蜜多汁的口感、碩大飽滿的外形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這份市場的認可,更加堅定了安力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助力碧蓮鎮雕琢特色桃產業的決心。功夫不負有心人,2024年底,幫扶項目成功獲批政府專項財政補助,為“國慶桃”產業的騰飛裝上了強勁引擎。
以往,傳統桃子作為夏日專屬水果,一過夏天,市面上就難尋其新鮮蹤跡,正所謂“六月桃,七月李”。但在碧蓮鎮,隨著品種改良與種植技術的迭代升級,“國慶桃”打破常規,實現錯峰上市。當金秋的微風拂過,“國慶桃”依然穩穩掛在枝頭,以樹上熟的絕佳品質驚艷眾人,迅速成為市場新貴。
逐夢桃園十年堅守
而這一獨特桃子品種的誕生,離不開石湖村村民崔丁勇多年如一日的堅守。曾經從事運輸業的崔丁勇,內心深處卻始終懷揣著對桃子的熱愛,兒時夢想便是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桃園。成家后,發現妻子老家山林資源得天獨厚,他毅然決然告別奔波忙碌的運輸生活,踏上返鄉種桃的創業征程。
創業之路荊棘叢生,為了培育優質桃苗,每年正月,崔丁勇都會邀請專業人士同行,奔赴全國各地探尋優良桃種。依據不同品種在口感、大小、成熟周期等方面的特性,他小心翼翼地挑選多款桃苗進行嫁接試驗。十余載寒來暑往,在無數次失敗與重試后,他終于成功孕育出品質出眾的“國慶桃”,個大、脆甜是它的顯著標簽,市場售價每斤20至40元,備受消費者追捧。
然而,“國慶桃”產業發展并非一路坦途。由于果實不易保存,銷售期短暫,如同給產業戴上了一副枷鎖;再者,周邊村社雖紛紛引種,但種植技術參差不齊,從除草、澆水、施肥,到病蟲害防治、修枝整型,各個環節都缺乏科學指引,致使碧蓮桃產業始終未能匯聚成磅礴規模。
直面困境科技破局
面對困境,安力提出“科技興農”的突圍策略。在全方位剖析桃產業現狀與短板后,碧蓮鎮迅速行動,多管齊下開啟創新變革:一方面,主動與國內頭部果蔬銷售平臺對接,將“國慶桃”推向更廣闊市場;同時,依托浙江工商大學的廣闊人脈與資源網絡,與省內資深食品加工廠牽線搭橋,合作開發果干、果汁、罐頭等多元深加工產品,深挖產業鏈附加值。另一方面,將本土“國慶桃”樣本送往北京農科院,強強聯合開展研發攻關,成功改良出新一代品種,不僅結果周期大幅縮短,果實品質更是再上新臺階,后續將率先在碧蓮鎮開啟實驗種植。
在高品質“國慶桃”的持續產出與鎮政府的有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當地百姓和種植戶看到了希望之光,紛紛投身“國慶桃”種植大潮。后九降村黨總支副書記胡純亮滿懷信心地說:“過去咱靠老經驗、土辦法種地,現在不一樣了,鎮政府牽頭,還有崔丁勇連續三年提供技術把關,咱對‘國慶桃’產業發展可有底了!”今年三月,后九降村一口氣引進3000余株優質“國慶桃”樹苗,開啟規;N植新篇章,種植大戶全程跟進管理與技術指導,確保每一株樹苗茁壯成長。
當下,從下嶺根村到石湖村,再到后九降村、上村社區……碧蓮鎮“國慶桃”種植版圖持續擴張,已達500畝之廣。放眼未來,那漫山遍野碩果累累的桃林,不僅將成為鄉村最美風景線,更有望化作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真正實現生態與富裕并肩同行,奏響鄉村振興的激昂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