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橋下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縣委“擁江融入,產城融合”總體思路,團結實干、克難攻堅,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成功入選全省現代化美麗城鎮示范鎮建設名單,獲評浙江十大美麗宜居小城鎮。連續三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較去年提升55個位次。
凝神聚力抓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3.12億元,同比增長4.96%;全鎮稅收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27.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35.6%;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0.75%。會展經濟提能升級,中國教玩具國際城投入使用,成功舉辦中國教玩具之都品牌發展大會暨第二屆教玩具之都國際博覽會,參觀人數超48000人,較首屆增長243%;現場成交額、意向成交額分別較首屆增長58%、122%,顯著提升永嘉教玩具區域品牌影響力,成果獲王振勇副市長批示肯定。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全年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08億元、同比增長15.98%,獲評溫州市重大項目招引和重大產業建設先進集體。新縱年產10萬套教玩具生產基地、永嘉智宸科技小微園竣工投產,預計可增加稅收近億元。嘉滬威成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永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提前半年完成年度征地計劃,工程施工進入快車道。產業培育加速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實施技改項目15個,高新技術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33.71%和143.76%,帶動完成制造業投資9.41億元,完成率104.59%。全面推進產業梯隊培育,小升規凈升規8家、總數達85家,全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47.31億元。
系統全面抓統籌,城鄉發展融合并進
城市品質更加彰顯,以高起點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助推完成橋頭橋下金溪三鎮一體化規劃編制。圍繞330時尚產業軸和211綠色生態軸,系統構建“兩軸四片”城市發展新格局,做好百姓安居工程,永臨壹號商品房順利交付,六岙、八里、京岸安置房建設有序推進。交通網絡日益完善,持續暢通鎮域道路微循環,徐岙村大平至金加了聯網公路、娛樂路、經三路順利完工。打通外部交通大動脈,211省道橋下段順利通車,330國道藤橋至橋下段項目用地預審已批復,合溫高速完成工程可行性評估。持續加強智慧交通投入,轉事后處罰為源頭治理,新增違停抓拍系統7處、視頻監控25處,卡口移裝1處。人居環境不斷優化,一體推進文明創建、全域美麗、甌江治理和迎亞運環境整治等工作,實施特色產業景觀建設、綠化提升、生態停車場、濱水公園等環境整治提升項目18個,整治甌江涉河亂點118處。完成橋下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項目和徐岙溪治理工程堤壩部分主體工程,新建生活垃圾中轉站4個。
持之以恒惠民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民生保障更加殷實,益康寶參保率位居全縣前列,城鄉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持續推進山塘水庫整治,全年實現9個村社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完成梅坑水庫、東村苦株平山塘除險加固工程。堅持把“共享社·幸福里”建設作為踐行普惠共享之本,打造重點單元4個,其中小京社區獲評全市“共享社·幸福里”五星級樣板。公共服務更加完善,進一步深化國家衛生鎮創建,高標建成農村公廁4座,橋下衛生院新院順利投用,成功創建省五星級鄉鎮食安辦,獲評市級示范型便民服務中心。圍繞文化引領,全年創成市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村2個,完成文化禮堂提升4家,新增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個,實現43個村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書蘭居非遺博物館獲評浙江省鄉村博物館。永臨中學一段上線率達43%,創歷史最好成績,橋下鎮中學重高上線36人,為近10年最好成績。共同富裕更加可及,不斷拓寬強村富民新路徑,新建“共富工坊”15家,其中韓埠村創成全縣唯一一個省級示范“共富工坊”。通過“飛地抱團、折股量化”模式吸納76家單位開展永嘉教玩小鎮黨建聯建,幫助聯建村群眾增加就業崗位300個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成功入選省級黨建聯建示范典型案例。2023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9596.74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6325.5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6.35%、10.33%,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一以貫之促穩定,社會大局和諧有序
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年來信來訪共382件,“12345”來電1271件,“四個平臺”信息6596件,按期辦結率100%。順利完成全國“兩會”“亞運會”“亞殘運會”等系列重要活動安保維穩任務。全年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69起。全面筑牢安全基礎,率全市之先成立教玩具行業協會安全生產互助小組,制定教玩具行業安全生產自律標準,守牢發展底線。同步聚焦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鎮燃氣、特種設備、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行業領域,深入開展安全生產事故、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排查整治各類安全隱患1192處,整改率達100%。持續推動森林防火管控,組織開展森林消防應急能力提升培訓2次,完善縣級設卡點8個、村級設卡點41個,壓實護林員工作責任,全年山林火情同比下降20%。縱深推進依法行政,“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初見成效,每日由輪值的科室站所帶隊進行聯合執法,全年查案數同比下降35%,行政訴訟案件實現零敗訴,跑出了執法辦案的加速度和精準度。
展望2024
狠抓主導產業,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全力打造產業高地,以專項債項目為抓手,進一步推進市政和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深化“拓空間強保障”專項行動,加快徐岙樟岙區塊老舊工業園區連片改造提升,謀劃坑底垅礦地結合項目,力爭全年出讓工業用地140畝、商住用地103畝。高標籌辦第三屆中國教玩具之都國際博覽會,帶動本地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動工業總產值邁上百億臺階。全面強化項目支撐,打好有效投資項目落地攻堅戰,力爭落地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加快永嘉高端數字泵閥產業園等智能制造業項目進度,打造橋下發展新引擎。依托抽水蓄能項目、麥豐預制菜總部基地建設,謀劃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群。推動企業培大育強,持續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全鏈條培育,力爭新增規上企業10家以上。突出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深化與杭電溫州研究院永嘉教玩具創新院、溫州大學元宇宙與人工智能研究院橋下智能教玩具研究所等院所新一輪合作共建,全力建設全國版權示范園區,新增高新技術產業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以上,實現智能化技改項目15個以上。
狠抓鎮域布局,縱深推進城鎮能級提升
高水平建設區域中心城鎮,持續搭建“兩軸四片”城市骨架,提速28畝商貿地塊和54畝商住地塊出讓,聯動打造環止舵山、興橋路等商圈街區,提升主城區的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打造具有現代化氣質的溫州西部產業新城樣板鎮。高品質構建公共交通路網,提速推進溫義合高速、330國道鹿城藤橋至永嘉橋下段建設,拉近甌江兩岸距離,加快融入溫州大都市圈。力爭開工建設臨城南路延伸段、325省道上塘經橋下至橋頭段等項目,以交通互聯互通帶動城鎮協同發展。加快光輝大道、徐岙溪治理路堤結合項目道路部分、永臨大道延伸段等一批市政道路建設,進一步暢通城鎮微循環。高標準推動人才人口集聚,積極謀劃“學崗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開放大學永嘉學院等師資力量,建立實習實訓基地10家以上,精準輸送教玩具、泵閥產業專業人才。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優化內外公共交通網絡,提升鎮域教育、醫療資源配套,持續推動山區人口和人才向中心城鎮轉移、縣外人口和人才向永嘉西部集聚。
狠抓民生福祉,穩穩托起人民的幸福夢
推動平安建設穩健有序,深入實施“一支隊伍管執法”,狠抓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企業欠薪、電信詐騙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對重點企業、重點領域進行再起底再排查,掛牌整治一批重大隱患,打造一批示范節點,推動安全生產提質增效。深入實施智慧安防行動,對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實行全天嚴格管理,計劃新增違停抓拍系統7處、視頻監控25處,促進城市管理科學化。推動社會事業可觸可感,著眼“一老一小”,持續推動橋下鎮中心小學遷建,深入實施“兒童之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民生工程建設,加快村級慈善工作站全覆蓋,力爭新建老年共享食堂3個以上。深入實施惠民工程,計劃新建充電樁項目2處,改造提升村級文化禮堂4個,謀劃布局城市書房建設,加快實現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推動社會保障堅實有力,健全社會幫扶救助體系,充分發揮博愛基金和“雪明幫幫團”等社會愛心團體扶弱救困作用,進一步落實“一戶一冊一干部”制度,著力解決因病因殘致貧返貧問題,推動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狠抓鄉村振興,打造共同富裕美好家園
夯實農村基礎,新建改造提升農村公路6.5公里,全速推進碧徐線改建工程、昆陽農貿市場“三合一”等項目建設。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管護,全力破解山區群眾飲水難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新增高標準農田281畝,推進東村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放大“共富直播間”“共富工坊”等民生品牌效應,推動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優化生態環境,深入推進全省現代化美麗城鎮示范鎮建設,抓好全域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和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確保創成國家衛生鎮。加快污水零直排建設,深化京橋、梅岙、六岙污水管網前期規劃。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新建西溪下、西岙、六岙、小京等多個生活及工業垃圾中轉站,不斷提升垃圾收集和處理能力。打造全域旅游,充分發揮梯田、民宿等特色優勢,聯動金溪、茗岙等鄉鎮,統一規劃、連體開發,打造農旅融合旅游目的地;依托省級特色小鎮和國家3A級景區的創建成果,積極打造親子游、工業游等特色品牌;加快謀劃抽蓄片區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結合廿四壟村紅色資源,打造集紅色研學、綠色康養、生態觀光、戶外體驗等多功能特色旅游綜合體。